情感因素在大學口語教學中作用
新文科背景下的口語教學應該以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為核心,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注重內涵和關注細節,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情緒對學生認知的影響一直是國內外教育心理學專家關注的課題,學生的情緒狀態對創造性思維、記憶力和專注度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學生的情感因素是提高英語口語教學效度不可忽視的變量,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口語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轉變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心理因素對口語教學的影響,合理運用創境策略,營造互動的“情” “境”課堂,對于提高口語教學效果,推動口語教學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口語教學;情感因素;作用;策略
一、前言
。玻埃保改辏对拢玻比战逃坎块L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強文科教育創新發展。新文科時代背景下,外語教育面臨一場重大變革,主動求變,創新發展是當前的主旋律。新文科視角下的外語學科建設強調創新發展,而大學外語課程是外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大部分學生的公共必修基礎課程,其改革與創新關系到高水平人才培養質量,關乎外語學科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需求。[1]新文科理念下,外語學科更注重內涵式發展,在人才培養中注重滿足社會需求,新理念下的教學過程拓寬了教與學的活動渠道,將“求知、育人和社會服務”納人教學過程環節。[2]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經濟、技術和文化領域的交流不斷加強。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大學外語的人才培養應該跟上時代的變化和發展,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培養現代復合型專業人才,提高專業人才的外語能力,使專業人才在專業強的同時又具有良好的對外學術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因此,英語口語能力成為必備的素質之一,同時也是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必備的能力之一。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高校英語口語教學水平逐步提升,但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眾多高校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為學生開設了視聽說課程。為找到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教學方法,教師們也是煞費苦心,然而實效卻經常不盡人意,很多學生的口語依舊“銹”于口中,難以表達。綜觀國內外研究可以看出,現有的研究大多是圍繞英語教學策略,針對口語教學策略的研究則比較匱乏;針對狹義教學策略的研究居多,針對廣義教學策略(從教師行為和師生關系兩個方面進行探討)研究的甚少。[3]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絕非易事,為達到預期效果,筆者認為教師需要拓展教學思路,課上采用互動和創境等教學策略,課后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切實推進大學口語課的立體教學和創新發展。美國心理學家卡塞爾(R.N.Cassel)于1957年出版了《教學心理學》(77ie。校椋悖簦铮冢铮纾。铮睿椋妫颍停颍簦椋铮睿。隨著心理學對情感領域研究的推進,以及出于教學實踐的需要,教學中的情感現象日益受到人們重視,并于上世紀末逐步形成一個以教學中的情感現象為研究對象的領域——情感教學心理學。[4]學生在口語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除了受客觀因素的影響外,情感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它影響學生是否能將內化的所學知識轉化為現實的能量或起作用的能量,從而達到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因此筆者認為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教學中除了選取合適的教材和教法外,充分調節和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非常重要。
二、口語教學中的情感現象和作用
。ㄒ唬┫嚓P研究成果
情緒對學生認知的影響,也就是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一直是國內外教育心理學專家關注的課題。研究表明,學生在愉快情緒狀態下的創造性總體發揮水平顯著高于難過情緒狀態,且主要體現在創造性思維的核心一發散性思維的流暢性和變通性兩個方面。[5]之后又有系列的關于情緒對學生其他認知活動影響的研究,如:不同情緒狀態對學生的記憶也有很大的影響,[6]在負性情緒下人際情緒調節與個體情緒調節對前瞻記憶的影響,[7]焦慮對學生外語口語的影響[8]等。以上研究成果應引起我們的關注,同時重視情感教學在口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ǘ┰诮虒W中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因素對教學效果發揮著或積極或消極的作用。教師授課形式靈活多樣,課堂氣氛活躍輕松,有利于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調動和發揮,學生情緒愉悅,此時口語較差的學生容易戰勝自卑心理,勇于開口實踐,隨著練習的增加,循序漸進,老師抓住有利時機,給予學生積極的肯定和鼓勵,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心,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走入自行激勵和刻意練習的良性循環,此時積極的情感因素就達到了增強學生學習行為效能的目的。反之,情感具有組織認知操作活動的效能,也具有瓦解的功能,消極情感因素會使學生注意力下降、反應速度降低,同樣難度的知識點,學生如果不在狀態,對教學內容接受度會變差,繼而降低學習能效。為了使學生在課堂擁有良好的學習情緒,保持理想的學習狀態,教師應該了解心理層面的情緒發生機制,這樣會更好地指導教學設計和環節。情緒的發生并非沒有規律可言,客觀事物與個體預期的關系就是決定情緒發生的重要因素,并對情緒強度有著重要影響;在客觀事物超出個體預期很多的情況下,情緒的波動就變大,反之就波動較小,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是這個道理。根據上述原理,教師在選擇教材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師生間建立良性情感關系的基礎。首先,口語教材的選用要爭取做到“重知重情”,教學要求應該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匹配,不宜過繁難或過簡。其次,教材和教學的要求要能滿足學生的現實需要,既有知識性又有文化內涵,只有學生喜歡所選教材,教師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才能樂學。在順暢的“教”與“學”的關系中,“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研究生的口語教材應該知識和情感因素并舉。此外,注重師生情感的協調,從教師的方面,教師應該注重融洽師生關系,愉悅的課堂師生情感交流能增進學習效能,教師的微笑等非語言信號通過表情的外現有效地傳遞了積極和鼓勵,感染了學生,從而調控學生情緒,久而久之,學生從喜愛口語課堂發展到喜歡口語。
三、口語教學中的情感教學策略
。ㄒ唬┙虒W內容及方法
為了達到理想的口語教學效果,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習主體(學生)的感受,優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環節。在教學中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創設條件,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課前預測口語教學困難,給學生布置任務,明確課上的口語教學目標。內容應適合學生水平,設計要合理。課上首選學生熟悉而感興趣的章節作為導人,比如《新英語視聽說教程》中第二章Schools。幔睿洌眨睿椋觯澹颍螅椋簦椋澹。熟悉又有切身體驗的話題語料豐富,可以使學生心情放松,思維活躍。相反,不熟悉的話題會讓本就受口語表達能力限制的學生在內容方面遭遇更多困難,結果必然是雪上加霜,導致學生更加緊張,不利于學生參與課堂練習。課上教師為學生設計互動的口語任務,應多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創設立體生動的口語教學環境,在口語課堂教學中,可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口語互動小組。在課堂上教師是課堂互動的組織者,隨時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并及時給予反饋。在開展課堂口語練習時,建議以互動式小組討論來替代對個別學生的提問,這種教學設計的好處在于所有學生都參與到練習中來,每組學生在討論時可以分工合作、集思廣益,由專人記錄小組成員的觀點并整理出摘要,之后由小組某個成員代表全組做presentation,在每次的課堂小組討論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角色互換,從而保證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在課堂上代表全組做presentation。這種方法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同時,避免提問個別學生時,因其口語水平和信心不足的原因,只能說出幾個不連貫的簡單句,在課堂上陷入尷尬的局面,使學生的興趣和信心都受到打擊,學生從害怕被提問發展為對課程失去興趣,甚至抵觸。使用上述小組討論方法,學生從收集、記錄、整理到做presentation,循序漸進,經歷了開拓思路、整理思路,繼而準確表達的過程。學生有效而準確的表達對使其自信得到提升,情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陶冶,學生之間以及師生間的人際情感在教學中彼此交融。不斷重復上述過程,學生對教學內容從接受、回應、到感興趣甚至喜愛,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效率得到提升,從而完成外部教學內容的內化過程。教師通過類似的課程設計來把控學生的學習心向,從形式上配合教學策略,完成對學生引導一陶冶一激勵一調控的四個環節。
。ǘ┙虒W中的“情”與“境”
課堂教學是一個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以語言和非語言(表情和手勢等其他肢體語言)為載體向學生傳達知識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情緒飽滿、語言生動,會使教學富于感染力,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提高知識接受效度;反之,教師授課時聲音單調、沒精打采、面無表情,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忽略教學內容。此外,口語教師在課堂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注重情景的設定。在情景教學中,教師應在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指導下,在認知方面教授語言結構要素和功能的同時,利用并創造各種情景,使學生沉浸在豐富的、自然或半自然的言語習得環境之中,使他們在自然或人為的情景中接觸并輸人大量的語言材料,并用類似的話語模式表達自己對社會、對客體主體的認知,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并在表達中跟他人或其他學生建立一種認知或情感上的聯絡。[9]。例如,在《新英語視聽說教程》Careers。幔睿洹。校颍铮妫澹螅螅椋铮睿蟆—章中關于job。椋睿簦澹颍觯椋澹骱停辏铮狻。瑁酰睿簦椋睿绮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由學生飾演不同的角色,用role。穑幔欤男问秸归_教學;還可以進一步就文中某一角色展模擬拓展訓練,學生可以任意發揮,在相同情境下,做出不同版本的演繹。課堂上,教師是教學方案的設計者,各種生動、具體情境的設定者。具體的情境拉近所學知識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使原本刻板的書本知識走入學生鮮活的生活,這種方式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為快捷、透徹。在這種情境教學中,學生首先可以通過朗讀原文對所學知識有所“感知”,接著通過角色扮演對知識有所“消化”,到了表演模擬拓展階段進入了 “加深理解”的層次。這種由淺入深、潤物細無聲的設計使得教學環節環環相扣、逐步加深,容易達到預期效果。
。ㄈ⿲捯源“誤”
絕大多數學生的英語都是在國內英語學習課堂上習得,學習者沒有真正的英語國家語言環境的實際體驗,主要靠間接的知識傳授學習英語,這使得學生很難擺脫母語文化的思維定式,口語中常常出現偏誤。“偏誤是第二語言習得中必然有現象,是正常的現象,伴隨習得過程的始終。學習者正是通過—不斷地克服偏誤學會語言的”。[1°] 口語學習中,學生經常在用詞、語法、語音和語調等方面出現問題。對偏誤教師和學生應該有更本質而全面的認識,正確理解和對待偏誤對學生口語的提高十分重要。在學生口語的偏誤中,我們首先要看到它的積極特質,把它看作嘗試的過程和進步的必經之路,“practicemakes。穑澹颍妫澹悖”。課堂上老師應該將上述理念傳達給學生,多給學生鼓勵和肯定,讓學生放松大膽,勇敢實踐。對于學生的語言偏誤,教師不能過分批評自然也不能一筆帶過,糾正偏誤方法要得當,不要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不要因糾錯而給他們造成緊張心理,更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常見偏誤做兩種語言的對比分析,從根源上剖析問題所在。此外,教師應正確示范并強調模仿的重要作用,建議學生背誦經典段落和篇章,幫助學生找到語感。
四、結語
綜上,情感因素在口語教學中應該得到充分重視,教學中應大力倡導愉悅的學習體驗。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重視教學目標的完成,又兼顧學生的需求和感受,學生才能樂學,從而達到理想的授課效果,提高學生口語水平。
作者:辛衍君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lazy8.net/gaodengjiaoyulw/24233.html

